航空科普|春季机场净空保护提醒

 人参与 | 时间:2025-04-05 18:44:57

临别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做好越冬工作,保质保量重建家园

线下办件量按5个窗口计算,日均办件量仅为10件左右。但因没做好相关提示,导致群众对窗口工作产生了误解,给出不满意评价。

航空科普|春季机场净空保护提醒

可10多分钟后,看到有人插队直接前去办理,随即追问工作人员后才得知不用取号。收到评价后,市人社局评议系统操作员即时按不满意评价事项管理办法进行转办交办,随后在原配备的取号机器上张贴不需取号,有空闲窗口即可办理温馨提示,及时弥补工作漏洞,并就办理情况向该群众进行了回复。自昭通评议上线以来,群众评议满意率持续达95%,妥善处置了22件基本满意和70件不满意评价事项。事件起因是该群众在窗口办理人社服务事项时,按照惯例事先进行了取号,并发现取号单上显示前面0人等待,便欣喜地等待着工作人员叫号。没想到这种小事工作人员都及时办理回复。

近年来,市人社局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民利民举措,同时推出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点对点服务、定制化服务等暖心服务。2022年以来,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件量达26万件,线下服务窗口办件仅1.2万件。此外,昭通农信社加快发展转型提速,已完成6家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工作,金融+便民场景金融+消费商圈工作成效初显,移动支付释放活力,个人储蓄存款达742.6亿元,个人贷款达428.28亿元。

贷款增量连续10年位居全市银行业第一,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为16%。昭通农信社落实减费让利、延期还本等助企纾困政策,推出外出务工贷惠企贷微商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开展高管进企进区入场等专项行动,促进营商环境提升。昭通农信社搭建线上线下金融+消费场景,积极支持城乡居民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领域消费需求,公职人员贷款余额58.09亿元,新市民贷款余额73.15亿元发放余额占全市农户贷款的75%、涉农贷款的46%、普惠小微贷款的60%、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98%、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的100%,成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打造花椒贷天麻贷兴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昭通农信社搭建线上线下金融+消费场景,积极支持城乡居民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领域消费需求,公职人员贷款余额58.09亿元,新市民贷款余额73.15亿元。

航空科普|春季机场净空保护提醒

贷款增量连续10年位居全市银行业第一,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为16%。以整村推进、三年全覆盖之势深耕本土,完成了对全市1251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覆盖面达94.13%,农户授信金额超过602亿元。截至2023年10月底,昭通农信社资产达1064亿元,存款余额958亿元,贷款余额600亿元,存贷规模居全市银行业首位。截至10月底,昭通农信社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01.96亿元,余额421.65亿元。

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截至10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68.46亿元,较年初增加13.15亿元。昭通农信社落实减费让利、延期还本等助企纾困政策,推出外出务工贷惠企贷微商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开展高管进企进区入场等专项行动,促进营商环境提升。近年来,昭通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昭通农信社)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主动服务和融入昭通产、城、人三篇文章,挺进乡村振兴主战场,服务普惠金融第一线,奔赴地方金融最前沿,以高质量发展成效交出亮眼成绩单。此外,昭通农信社加快发展转型提速,已完成6家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工作,金融+便民场景金融+消费商圈工作成效初显,移动支付释放活力,个人储蓄存款达742.6亿元,个人贷款达428.28亿元。

昭通农信社坚决落实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部署要求,实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只增不降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项目编制申报,上报文化保护传承发展项目3个。

航空科普|春季机场净空保护提醒

扎实抓好社会氛围营造、对外形象提升,着力推动营造更加浓厚的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精心选树培育先进典型,推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1人、中国好人18人、云南好人33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13人,最美90后铁飞燕、中国好人李湘云、全国水文先进个人洪世祥、最美代课老师朱银全、云岭楷模谭德才、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明德等典型人物引领社会风尚。

从抱起双腿残疾小伙过马路的镇雄交警到一杯奶茶救下欲轻生女孩的消防战士……不论是时代风云里的城市发展,还是人间烟火里的市井百态,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一篇篇质朴而感人的文章、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一组组普通而又让人落泪的音视频,通过全媒体平台,让亿万网友从中看到了昭通的真、感受到了昭通的善、发现了昭通的美。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刊播昭通稿件持续增长,《川滇大通道宜昭高速通车》《在白鹤滩水电站看世界之最》《云南昭通多措并举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脱贫后,村民干劲更足了》《昭通市深入推进六大战略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突出重点增强发展新动能》等一批重点稿件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央媒省媒,《天堑变通途 梦想展翅飞》等一批批稿件荣获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展现了昭通的良好形象。在2023年5月湖南益阳召开的中国文学之乡创建发展交流会上,昭通市作为5家重点单位之一进行交流发言。《云南小伙既修路建桥也牵线搭桥》《长江鲟等珍稀鱼类现身重点水域》《云南镇雄:晨曦雾霭美如画》等一批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海外平台等中央外宣平台采用。2020年9月,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昭通市文学之乡称号——优秀文艺作品持续推出。全市挂牌首批5家昭通市文艺创作孵化基地,积极申报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水富市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为省级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建设单位。

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乌蒙大地落地生根,党的二十大代表王荣、吴长碧等,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与成就,回应社会关切。1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驻2023年云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

——宣传宣讲生动鲜活。玖啦》等56个优秀作品摘下彩云奖等国家、省级文艺奖项。

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十大工程。原文领学、专家讲学、现场教学,线上线下学、专题视频学、互动交流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平实务实、高质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高举思想旗帜,大兴学习之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学铸魂,学出绝对忠诚、真信笃行的新境界。从萍水相逢的路人脱下雨衣披在淋雨的孩子身上到网红卡车司机阿豪不顾生命危险救援的情景。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工作部署,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和大抓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沿着高速看昭通、重大项目实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矩阵报道出新出彩。——新时代昭通印象氛围营造日益浓厚。

2023年累计服务时长近1700万小时,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36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10余万人次。一处处文旅打卡地,激活了大美昭通的时尚因子……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

2023年以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9.6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同比增长9.53%、9.7%,文化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拉动昭通经济发展新引擎。信仰坚定,源自深沉的魂脉。

深入讲好扎西会议故事,原创情景舞蹈诗剧《赓续扎西魂》2023年6月30日首演,音乐剧《那年红军过扎西》剧本获2023年基层宣传文化补助项目立项扶持。成功举办云南省全民阅读昭通专场活动。

——先进典型引领风尚。市委作出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决策部署,全市各地各部门多形式多载体广泛实践。有序推进昭通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包装谋划专精特新项目2个。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思想灯塔照亮未来。

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目前动工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5.458亿元。市委成立宣讲团,组建昭通青年宣讲团等宣讲小分队,下农村、走社区、到工厂、进学校,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探索故事+理论+主人公亲述+媒体传播的宣讲新模式,线上线下全贯通、短平快实活起来。

开设普法强基在行动专题专栏,建立完善我市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扶志扶智、法治宣传等活动,一约四会在基层农村的公信力和约束力持续增强,崇尚法治、涵养文明新风逐步成为基层治理的强有力手段。精心谋划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奔赴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采访一线,书写昭通发展巨变,用主题报道引导行动,用正面报道激发斗志,用新媒体传播昭通故事,让主旋律成为振奋人心的大合唱。守正创新,奏响主流舆论强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顶: 7踩: 61458